宿迁泗洪:稻虾“小合作”产出富民“大效益”

2021年05月14日09:27   来源:

  晨光中,成片稻虾田波光粼粼,在宿迁市泗洪县界集镇瓦庙村的稻虾示范基地里,一批批成熟的小龙虾陆续被打捞上岸,养殖户王本州和村民们正在拉起地笼,按照规格大小对龙虾进行分拣包装,准备出售。

  绿色种养,提了品质,美了生态

  “现在就在家门口工作,每个月收入将近4000元,还方便照顾年迈的母亲。”江苏省泗洪县界集镇瓦庙村村民王本州告别了常年离家在外打工的日子,回到家乡搞起了“稻虾共作”生态立体养殖,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王本州说:“以前,传统一亩水稻只能挣几百块钱,而现在稻田养小龙虾,不施化肥、不洒农药,在市场上很受好评,水稻价格也能多卖好几倍。”

  “稻虾混养”模式可以促进水稻和小龙虾品质的双重提升。龙虾觅食活动,有助于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可增加水溶氧量,小龙虾的排泄物作为一种有机肥料,还起到了增肥效果,水稻又反过来为龙虾供饵、遮阴、避害。同时,稻虾共作模式还能很好解决水稻秸秆如何还田的难题,废弃的秸秆在稻田里用水堆沤腐烂后成为小龙虾的优质饵料,生态又环保,最终到达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双重效果。

  一亩双收,鼓了钱袋,厚了家底

  “稻虾共作”不仅实现了生态质量的提升,还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泗洪县界集镇姬楼居委会低收入户李良松由于老伴身体不好,常年需要药物维持,他还担心没有钱给老伴治病,现在一点也不愁了,日子是越过越好。“今年我承包的养殖水面已发展到220亩,去年投放的1万斤龙虾苗,预计今年每亩能够产出200斤左右龙虾,1100斤大米,在小龙虾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一年下来,省去了不少肥料成本开支,亩均产值能达到6000多元,与原来只种水稻相比,效益翻了三四倍。”

  姬楼居委会过去一直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效益低,增收慢。为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全村增收致富,2017年以来,姬楼居委会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村党支部积极招商引资,引导村民成功流转土地4000亩。同时,与南京汉海生态农业公司合作,推行“党支部+公司+农户”新模式,建起了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可实现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余万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6.4万元。“稻虾种养”项目不仅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还带动周边100多人就业,农户们实现了“土地流转稳赚”“家门口打工好赚”的双重收益。

  培育集群,强了产业,促了发展

  近年来,界集镇根据自身区位特点,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稻虾共作”高效综合种养殖产业,引导村民成功流转土地17000亩,依托生态高效农业项目南京汉海生态农业公司,实施规模化种养、专业化管理、产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现已建成标准化小龙虾种苗繁育塘口300亩,稻虾综合养殖塘口960亩,依托镇域成子湖万亩稻(藕)虾共作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村居发展稻虾产业,推动构建“一路产业、十里绿廊”的现代农业生态景观带,真正实现“以虾净稻、以稻养虾”的良性循环。目前,全镇已经建成“稻虾共生”项目基地16000亩左右,拥有规模养殖户50余户、水产养殖面积1.7万余亩,每年小龙虾产值在1亿元以上,带动300多户农户从事稻虾种植养殖,年均为每户家庭增收3万元以上,全面促进农业产业增益增效,助力农企农民增产增收。

  今后,界集镇将坚持“虾”“稻”双轮驱动,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深化产销合作、发展精深加工,深入开发小龙虾种苗繁育、烹饪餐饮、物流运输、电商运营、休闲垂钓、旅游观光等新业态,努力延伸产业链条,逐步把稻虾综合种养发展成为最具特色、最有潜力的富民产业,力争2021年实现虾稻产业综合效益1亿元以上。

作者:王华江 孙鑫娟
Copyright © 2006 - 2018 江苏楚韵网络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27-84359412 版权为 西楚网 www.xichu.net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南京厚建软件 LivCMS 内容管理系统http://www.hogesoft.com 授权用户:http://www.xic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