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2021年10月10日16:13   来源:新华日报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该向何处去?”

  这是100年前萦绕在每一位爱国人士心头的疑问,也是回响在风起云涌的中国大地上的时代之问。彼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光荣诞生并在顽强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100年后的今天,带领中国人民寻找到复兴之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并成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

  100年,人类历史的一瞬,却容纳了中国历史的天翻地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那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众多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的党派中脱颖而出,找到适合中国生存、发展的道路,以呈现终成燎原之势的“火种”的力量的呢?《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将给出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党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由此开启。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泪水和汗水写就的,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但是,中国革命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大批爱国者和革命者经历了无数探索和尝试,还是没点燃“火种”。中国共产党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经过漫长的酝酿和探索过程,才最终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这一“火种”点燃起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励着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中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书写了一段震撼人心的“寻路史”。

  中国近代历史纷繁复杂,头绪众多,如何从众多的历史线索中理出一条基本历史脉络?本书对此作出全新的探索。本书不是传统的通史写作,也不仅仅聚焦于中共创建史,更不强调要全景反映中国革命,而是另辟蹊径,在大历史中为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溯源”;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大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串点成线,呈现历史的进程演进。而把握这种历史进程,就要选取好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本书对于事件和人物的选择,一方面充分围绕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另一方面,也力争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比如古田会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本书以此为结束时间点,体现了作者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判断。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共产党遭遇重大挫折。毛泽东经历起义失败后,为了生存来到井冈山,开始建立革命军队和根据地,找到了一条独立的革命道路。最后到了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时,毛泽东的思想得到了大家的承认,也就是毛泽东“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得以确立,这标志着近代中国对民族复兴的道路探索,已基本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经历了幼年、青年和壮年。从幼稚到成熟,从井冈山到古田会议,党在血与火的实践中为中国革命寻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什么支撑着中国共产党在曲折的探索中不畏挫折、不惧牺牲?是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初心力量。这也是本书想要传达给读者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寻找中国复兴之路,正是一条回望党的初心使命之路。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是为了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因此,在建党百年这一特殊时间节点,本书回忆建党之初的“火种”,讲活党在寻路史上的奋斗故事,彰显党在自身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红色基因,就是为了提醒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继承和发扬下去。

  本书是一本为人民书写的书,可谓“通俗化学术专著、大众化党史读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真实生动。正如作者所言,“只有恢复真正的历史,才能让后人得到深刻教育。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奋斗过程和许多年轻人现在的奋斗过程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都从一无所有做起,靠着方向的正确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取得胜利。但前提就是历史必须真实”。所以本书一大特点便是致力于恢复真实生动的历史,还原历史人物的真性情、真面貌。二是细节鲜活。大历史离不开小细节,无论是火烧赵家楼,还是创办《新青年》,抑或是中共一大的召开,一个个历史事件汇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一个个历史细节撑起了宏大的历史叙述。

  “不刻意拔高”“不轻易评论”“不预设立场”是本书的书写原则。因此本书更多地是通过真实可信的文献史料,表现出一代代革命人士为寻找中国复兴之路前赴后继,表现出历史的发展是一步步而来,不是凭空而降的;通过大量细节性的描写,解密红色火种如何在沉沉黑夜之中成功燎原,讴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回答了党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根本原因。

  在今天“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讲好讲活中国共产党的寻路故事,深刻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中彻底革命、开天辟地的精神和斗志,是为了从“火种”中汲取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火种》是一本沉甸甸的书,不仅体现在它的外在形态上,更体现在蕴含于其中的深厚学术积淀和学术底气。这份底气来自作者刘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史态度。

  刘统是著名党史、军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师从王仲荦、谭其骧,善于运用古代史的研究方法来看待现代史,因而他时常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本书也不例外,作为历史学者所写的历史读物,本书历时多年精心打磨,可谓十年磨一剑,在努力恢复党史的真实性和生命力的同时,也体现了一位历史学家的历史意识、党史学者的历史责任,是一本学界叫好、读者叫座的良心之作。

  首先,本书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近些年,刘统完成了多部影响巨大的历史著作。本书之所以在上市后即引发大众的阅读热情,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刘统鲜明的个人风格,或可称之为“刘统体”风格,即史、事、人,融为一体。在刘统的书写中,历史不再是简单的概念演绎,人物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在一个一个历史场景具体活动,以人说事,以事喻理。讲人有个性,个性栩栩如生;讲事有故事,故事跌宕起伏,生动描写展示的许多历史细节,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本书言出有据,事出有因。本书在文末附有近二百种参考资料。而要放眼整个中国近代史,文献资料更是浩如烟海,即便都是一手材料,也不免存在相互矛盾甚至对立的情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和认真梳理才能去伪存真。

  最后,著史要走出书斋脚踏实地。除了在书斋中完成许多资料的考证工作,本书还通过实地考察捕捉到许多珍贵的细节,以此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真实。实地考察的过程也是“解谜”的过程,刘统认为“实地考察可以解决许多第一手资料问题”,解决许多文献上解决不了的谜题。因此他常常回到历史场景中,脚踏实地,用双脚重走革命的道路,用双手触摸历史的温度。这一方面益于他早年在历史地理和古代史研究中受到的训练,通过大量的地理考察来充实写作的立体感和时空感,通过实地考察来解决档案模糊不清、记录不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刘统严谨的治史态度,保证了本书是有思想穿透力的,其所呈现出来的党史是生动鲜活、引人入胜、入脑入心的。当年,毛泽东热情洋溢地写了一封信,认真思考中国革命如何走向胜利道路,并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名句;可谁能想到,这封信竟然是在古田赖坊村协成店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地方写成的。这种伟人的胸怀和领袖气质,不去现场是无法感受到的,不经过实地考察是无法下笔成文的。可以说,不“走进”历史是无法写成历史的。

  回到最初那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寻找到中国复兴之路的?沿着《火种》给出的历史线索,穿越一段震撼人心的寻路历史,在一幅热气腾腾的革命画卷中,中国伟大复兴之路渐渐清晰。

总共: 1页   
初审:杜亚男/二审:汤娟/终审:冯波
作者:

西楚网新媒体矩阵

  • 头条号
  • 凤凰号
  • 百家号
  • 企鹅号
  • 网易号
  • 大鱼号
  • 搜狐号
  • 一点资讯
  • 快传号

南京厚建软件 LivCMS 内容管理系统http://www.hogesoft.com 授权用户:http://www.xic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