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
  • 热点
  • 网视
  • 综合
  • 政务
  • 时政
  • 社会
  • 县区
  • 鸣宿
  • 金融
  • 房产
  • 教育
  • 健康
  • 汽车
首页 / 社会 / 正文

亩产效益超传统400倍 宿迁小菌菇释放大“蘑”力

2024年03月26日08:58   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0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今天起,我们栏目将推出系列报道《大地“新”歌》,关注科技创新在各行各业推动产业创新的故事。在宿迁,金针菇、白玉菇、蟹味菇等人们喜爱的食用菌,已经不是简单的农作物,而是科技研发和创新的结晶。从菌种的研发到生长,生产企业不断向“新质生产力”要产量,让小菌菇释放出大“蘑”力。

  走进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菌菇生育室,一株株菌菇正在茁壮成长。生育室外,技术人员通过数字化技术控制温、光、水、气,模拟出自然界中最适合菌菇的生长环境,实现绿色健康种植。经过适时调整相关参数,基地的金针菇生长周期可以从原本的145天缩短至45天左右。

  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泗阳基地技术人员 蒋来松说:“我们每天会隔一到两个小时对库房进行巡检。因为后期,菇的长势比较快,所以各方面参数变化也比较大,我们会结合自身感受,再加上库房的实际情况,对各方面参数做一个调整。”

  您瞧,技术人员手中拿着的这个菌菇培养瓶看似寻常,其实蕴藏着深厚的科技智慧。据了解,这款培养瓶是公司精心研发的一项专利产品。培养瓶中的培养基就地取材,主要由米糠、麸皮、玉米芯等农作物废料组成。一株食用菌,从培养料装瓶到菌菇长成,要经历45-120天不等的孕育周期,每天,华绿生物要培育80万瓶这样的菌株。为了提升生产效率,企业还攻克了每筐装瓶数的限制,由过去一筐装25瓶,增加到现在的36瓶,产能大幅提升。

  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李贺文说:“我们通过设备的匹配、改善散热和瓶子的摆放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确保菌种量的均匀性和一系列工艺标准,以达到更均匀的生产。相对于传统的农业栽培,我们的亩产效益可以达到400倍以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过去,该企业的菌种主要依赖进口,但往往一年后便会退化,不得不重复购买。如今,公司不仅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还与上海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合作,成立了食用菌工程技术中心,共同攻克菌种选育、种权保护和中试等难题,还实现了国内极少有的舞茸(灰树花菌)的工厂化栽培。

  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李贺文说:“通过我们这五年以来的研发,基本掌握了自己的菌种品种权,包括菌种的使用都是由我们自己去提供的。(其中)舞茸(灰树花菌)的年产大概是2500吨,产值在8000多万元。”

  而在菌菇包装线上,也有新质生产力的“加持”。每一包菌菇经过称重器时,重量都会自动显示在屏幕上,如果单包菌菇低于170克,便会自动“跳入”旁边的筐中。工人沈焕侠在这工作已经有两年了,她原本以为每天要和沾满泥土的各类菌菇打交道,但实际上,她每天只需要处理干净的菌菇,每月五千多元的稳定收入,工作既干净又体面。

  工人沈焕侠说:“(过来的菌菇)小的话就要把它添称,大的话就要把根部去掉,发黄的话也要把它去掉,还有就是这个黄菇和水菇是不要的。”

  自2010年落户泗阳县,华绿生物已在当地建了8家菌菇工厂,年产食用菌鲜品19万余吨。通过企业包装技术的创新,使产品保鲜期延长到60天以上,产品热销全国和海外市场,每年原材料带动消耗约30万吨各类农作物下脚料,帮助15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龙头企业带动集群聚势,如今,泗阳拥有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25家,可年产菌菇40万吨。在“科技创新+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下,宿迁市的菌菇产业正不断成为产业富民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总共: 1页   
作者:姜飞雪

南京厚建软件 LivCMS 内容管理系统http://www.hogesoft.com 授权用户:http://www.xic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