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
  • 热点
  • 网视
  • 综合
  • 政务
  • 时政
  • 社会
  • 县区
  • 鸣宿
  • 金融
  • 房产
  • 教育
  • 健康
  • 汽车
首页 / 社会 / 正文

最美家庭月月寻(2):103岁老母亲 被女儿女婿“宠”成宝

2024年05月09日07:20   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0

  在很多人印象中,通常都是长辈宠爱晚辈,而泗阳县的孙以祥、唐翠林夫妇却与众不同,他们家里有一位103岁的老母亲,他们宠爱老人,让老人整天被幸福包围着、被甜蜜融化着、被快乐追随着,演绎了34年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

  走进泗阳县文城路孙以祥、唐翠林夫妇家,干净的客厅宽敞明亮,孙以祥正和妻子一起,带着岳母颜苏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虽然已经103岁高龄,但颜苏华面色红润,还吃着棒棒糖,像一个“老小孩”。

  颜苏华女婿孙以祥说:“她喜欢吃甜食,零食必需的,一些她能吃动的,软的。我们有个特产叫馓子,开水泡一泡,加些白糖,她就吃得比较好。有时候说话声音大一点,她能听得到。”

  颜苏华生育了三个孩子,其中唐翠林是小女儿。1972年,颜苏华的丈夫去世,颜苏华就一直在长子家生活,到了1990年,长子夫妻俩因病缠身,无力再照料她。颜苏华的小女儿唐翠林就和丈夫孙以祥商议,决定将母亲接回家赡养。

  颜苏华女婿孙以祥说:“我觉得跟着我更方便,照顾得更好一点。我相处的朋友都是比较孝顺的,对老人要好,你对老人不好,对朋友怎么能好起来。”

  接来容易,赡养却难。母亲年龄大了非常念旧,常会跟女儿女婿说“想家”,也想她最爱的“小磨稀饭”。“留住妈妈的心,先要留住妈妈的胃。”猜透了妈妈的心思,唐翠林就在一日三餐上翻新花样,制定了“老妈菜谱”,只要妈妈喜欢吃的,她都想尽办法“安排”。

  颜苏华女儿唐翠林说:“菜谱一般都是以软食为主,比如早上有豆浆、有油条、鸡蛋、饺子、卷子这些。中午一般都是汤类多一点,然后吃个馒头,晚上老人要易消化,吃点米粥,每天我都是有列表,按照这上面,有时候再补充一点。”

  “老妈菜谱”,满含女儿女婿的良苦用心。唐翠林说,妈妈的饮食,与别的老人不一样,她喜欢吃肉,喜欢有盐有味,喜欢吃甜食,因此夫妻俩都顺着她的喜好做给她吃。

  女儿女婿精心制作的美食征服了颜苏华,她终于安下心来在女儿家尽享天伦之乐。常言道:“老小,老小。”颜苏华有时性子就像个小孩,会“闹脾气”,但唐翠林和丈夫反而乐在其中。

  2014年7月,颜苏华回老家给儿媳过生日,走路时不慎跌倒,经医生检查,确诊为股骨头骨折。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尤其对于当时92岁的老人,康复需要更长的时间。为防止卧床的母亲长褥疮和便秘,女儿女婿每天要给她翻身六七次;母亲吃饭喝水容易呛着,他们就用管子小心翼翼地喂。哪怕是清理大小便,他们也毫不嫌弃,毫无怨言。

  颜苏华女婿孙以祥说:“我就打一个地铺在她的床面,每天起来给她按摩,现在上厕所不能自理,专门在床边上给她搞一个坐便器。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就是该做的事情。”

  孝善精神是可以传承的,唐翠林、孙以祥的举动,感染了他们的孩子,两个女儿常利用周末时间回来,照顾外婆和爸妈。

  颜苏华女婿孙以祥说:“我女儿特别孝顺,我前年脑出血住院,老婆一人来不了,我俩女儿轮流服侍我,不避嫌,都是俩女儿亲自给我洗的。”

  34年来,唐翠林、孙以祥用孝善之心感恩之心,在孝老爱亲的美德大道上,成为一束光,点亮了母亲晚年幸福生活,也温暖着身边的每个人。

  邻居陈女士说:“我们搬到这里来住的时候才认得,也有七八年了。他们两个人对老人的照顾,这是我们自叹不如的,我做不到这样。每天都能看到他们推着老人散步,对老人问寒问暖。”

  夫妻俩悉心照顾老母亲34年,其中的辛苦和付出让我们动容。祝愿老人生活幸福安康,希望他们一家把良好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总共: 1页   
作者:郭斌

南京厚建软件 LivCMS 内容管理系统http://www.hogesoft.com 授权用户:http://www.xichu.net